注册会计师考试专业阶段共6科,成绩有效期为5年。第一年科目搭配需遵循会计优先、关联性高、难易结合的原则,以下为不同考生类型的推荐方案:
1. 零基础/时间较少考生(2科)
会计+税法:会计是核心基础,税法与其关联度高(如所得税处理),两者结合可提高学习效率,备考总时长约700小时。
会计+经济法:若税法基础薄弱,可搭配经济法(偏记忆),平衡难度,适合碎片化学习。
2. 有一定基础/在职考生(2-3科)
会计+审计+税法:会计与审计逻辑关联性强(如审计流程需会计知识),税法补充实务应用,但需投入约1050小时,适合学习时间充裕的考生。
财管+战略:两科内容互补(财管重计算,战略重模型记忆),适合理科思维较强的考生,备考时长约500小时。
3. 全职考生/冲刺型(3-4科)
会计+税法+经济法+战略:以会计为核心,搭配三门难度较低的科目,总时长约1140小时,适合基础扎实且时间充足的考生。
审计+财管+战略:适合有财务或审计背景的考生,审计与战略的内部控制知识点可联动学习。
二、CPA一般备考年限
1. 专业阶段(2-4年)
快速通关(2年):每年报考3科,优先解决会计、审计、财管等高难度科目,第二年完成剩余科目。
常规进度(3年):每年报考2-3科,平衡工作与学习,例如第一年会计+税法,第二年审计+战略,第三年财管+经济法。
保守型(4年):每年1-2科,适合时间有限的在职考生,但需注意5年成绩有效期限制。
2. 综合阶段(1年)
通过专业阶段后,综合阶段需1年准备,主要考察跨学科实务案例分析能力,通过率较高(约80%)。
总结:大多数人从零基础到全科通过需3-4年(专业阶段2-3年+综合阶段1年)。

三、关键备考策略
1. 核心科目优先:会计、审计、财管为“三座大山”,建议尽早攻克,避免后期时间压力。
2. 关联科目联动学习:例如会计与税法(所得税)、审计与会计(分录审计)、财管与战略(风险管理模型)。
3. 时间分配参考:
会计(400h)、审计(350h)、财管(400h)需投入较多时间;
税法(300h)、经济法(250h)、战略(200h)可缩短周期。
4. 避免高危组合:会计+审计+财管(约950小时)难度叠加,易导致弃考。
四、2025年考试时间提醒
报名时间:2025年4月8日-4月30日
考试时间:
专业阶段:8月23日-24日(会计分两场);
综合阶段:8月24日。
合理规划科目搭配与备考节奏,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方案,可参考各科目历年真题和机考模拟提升应试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