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光临悠悠裙子网,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。

同样是教育,为什么家长可以打骂孩子,但老师不能教训学生?

作者:悠悠裙子网
文章来源:本站

  同样是教育,为什么家长可以打骂孩子,但老师不能教训学生?

  ·

  同样是教育,为什么家长可以打骂孩子,但老师却不能教训学生?

  我咀嚼了这个问题,愿意提出自己的观点。

  

同样是教育,为什么家长可以打骂孩子,但老师不能教训学生?

  在古代,我所知道的,告诉我这个问题是不成立的。我想起《三字经》中有言——养不教,父之过。教不严,师之惰。子不学,非所宜。幼不学,老何为?玉不琢,不成器。人不学,不知义。为人子,方少时。亲师友,习礼仪。传道授业解惑是做先生的职责,学生犯了错,是要严格要求的。毫无疑问,放任不管是老师的失职。

  据说古代是有戒尺的,戒尺者,旧时私塾先生对学生施行体罚所用的木板。少年邹韬奋在父亲面前背“孟子见梁惠王”,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,一想不起来就要挨一下打,半本书背下来,“右手掌被打得发肿,有半寸高,偷向灯光中一照,通亮,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”,陪在一旁的母亲还要哭着说“打得好”。

  这样的“创伤记忆”,定然不会只是一两位少年学子的求学经历。我记得鲁迅小时候,因照料生病的父亲吃药,匆匆忙忙赶向学校的时候已经迟到,便挨了先生的责打。他在桌上刻了一个“早”字,提醒自己不带迟到。

  由此可见,用戒尺警戒学生改正错误,在古代是有的。古代的先生是有着惩戒权,可以管教学生的。

  只是到了现代,不知从何时起,已经发生了变化。教师惩戒学生,是有着风险的。学生犯了错,你只能耐着性子去教育,如果像古代的先生那样用戒尺惩戒学生,只要被举报,轻则警告,重则撤职,有着失去饭碗的风险。现在网络是普及的,如果这事被捅到网上,教师便会被人喷的体无完肤,大家忘记了他曾经付出的辛苦,记着的只是他对学生的责罚,至于他责罚学生的初心究竟是不是为了孩子的成长,是没有人去审视的。网络上叫嚣的声音会湮没一切……

  有时我在想,如果鲁迅活在现代,他被先生责罚,他的先生会不会因这件事而被人唾骂,甚至被上级责罚?这是完全有可能的。

 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是多么宠爱呀。我曾经遇到这么一件事。那是一年前的故事。那天下午孩子放学,站在操场上整队,准备回家。一个男孩飞奔而来,撞到了我班一个女生,女生的腿摔破了,哇哇大哭。男孩看到这一幕,无动于衷,竟然想逃离。我拽回了他,他是不乐意的,拼命的挣脱,我告诉他,等一下,告诉我你老师是谁?可那孩子竟威胁我说,我要告你,你打我。天呐,现在的孩子真的可怕。他的威胁是不起作用的,我没有让他离开,直到他的班主任到来。

  我告诉他的老师,要让孩子的妈妈知道这个事情。我班的家长,我去安慰。同时我也批评了那个男孩,告诉那个孩子出事不可怕,解决就可以了。孩子也向我道歉。

  我班的家长是通情达理的,并没有对这事情不依不饶。我本以为这个事情就结束了。但星期一返校后,我正在安排早读,那位老师来找我了,我以为她是来了解我班孩子受伤情况的,连忙满怀感激的告诉她,孩子仅是些皮外伤,不要紧。谁知老师却告诉我,说,她来不是这件事,她是来提醒我的,她班男孩的家长要来告我,因为我拖拽他的儿子。

  男孩的母亲说:“我的孩子撞伤了人,我们愿意赔钱!凭什么孙老师要拽住我的孩子,责怪孩子!我的孩子要是出了事,谁管?我要向学校领导告状。”我的同事安抚不了她,只好让我做好准备。

  我一听顿感惶恐,也甚愤怒。我向同事要了他家长的电话,打电话给她。电话接通了,她先是对我表达了愤怒,说:“我的孩子撞伤你班的学生,花多少钱,我们愿意赔付,你也不能拖着我的孩子。拽伤了,怎么办?我的孩子才上四年级,他感觉很委屈。”

  我让她息怒,我告诉这位母亲事情的经过,拽住他,只是因为他要跑掉。留下他也是为了教育引导他。我说孩子犯错,我们成人就要告诉他。

  她愤怒起来,我的孩子,从小就这样,在家打我几次,我都不还手。你凭什么批评他?你要承担后果,我要找你们领导投诉你。

  天!从教20多年,第一次见过这样的情况!无法沟通,只好直接告诉她,你单位的领导就是我的亲戚,你有什么意见,可以让他转告于我。

  这事便不了了之了。我本以为她会来控告于我的,但没了动静。我暗自庆幸,至少自己没有给学校的领导添麻烦。

  通过这件事,让我长了记性,知道有些家长是惹不得的。对于这样的家长,还有她的孩子,应该像他的老师那样,好好的供着,好好的敬着,孩子犯了错,咱要管住自己的嘴巴。

  至于使用戒尺惩罚?还是免了吧。否则,就要带好倾家荡产,身败名裂的准备。呜呼哀哉,现在的教育!

  ·

  我们在抖音上看见有孩子举报家长对他家暴,原因是孩子不愿写作业或者考试成绩差,我们看到警察在处理现场时也是忍不住笑了,原因不用说大家都明白。

  教师当然不能“教训”孩子,首先,教师法规定教师不可以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,其次,现在媒体一遇到这种情况就会大肆炒作,最后,孩子受当然不良新闻及游戏的影响,对生命漠视,以为生命可以像游戏情节一样复活,跳楼、跳江、离家出走的新闻层出不穷。

  综合上述,家长可以打骂孩子,老师不能“教训”学生。

  缪可馨坠亡原因分析

  本文以已经获知的事实为依据,按照正常逻辑推理,得出结论。结论可能不准确,或是不完符合实际,但绝无偏袒的主观意愿。

  一、教师方面

  作文评改课上,老师审阅学生作文后,发现几名学生作文未达到要求,跟他们当面评议,提出修改要求。对缪可馨的要求有两点:一是要围绕观点写一个事例;二是传递正能量,围绕坚持不懈来写,并在作文本页眉上写上“传递正能量”五个字。

  缪可馨平时学习优秀,作文也写得好,可这次却未能一次过关,心理可能有些难受。老师指导时,也许对第二点强调不够,也许孩子注意力不够集中,忽视第二点。下去后,只添加了具体事例,并未更改主旨,从坚持不懈角度修改。老师看后不满意,要求重写一篇。

  初写不成功,修改后仍不过关,短时间突受两次挫折,孩子可能感到自己没用,在同学面前丢了脸。

  二、家长方面

  家长对可馨非常疼爱,精心呵护,关怀备至。从孩子的另外一些作文中可以看出,家长在生活上的关心真是无微不至,在学习上也是尽心竭力。给老师送红包,希望得到特殊照顾。让她上作文培训班,希望她有更好的发展。这种有别于一般家长的关爱包含着过高的期望。这种关爱和期望对孩子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。孩子的平时作文中常流露出对父母的感激之情。这种感激会转化为报恩心理,希望用最优秀的表现、最好的学习成绩来报答父母。

  三、缪可馨本人

  孩子虽然仅有10来岁,但家长讲她爱电视,可能还拥有智能手机,平时从媒体从父母家人亲友处,可能見闻到丑恶、阴暗、负面的东西较多。她在作文中曾提到,现在的人爱说假话,连父母都是这样。正因为如此,她在写“读后感”时,才特别注意写作假耍诡计。

  由于接触负面的东西过多,心灵蒙上阴影,对世界对社会对未来失去希望,对自己失去了信心。虽然看起天真活泼,但内心却臧着忧伤。

  四、综合各种因素

  由于平时接触阴暗事物较多,心情抑郁,心理脆弱,对自己没有信心。由于家庭过度关爱,产生强烈的报恩思想。于由作文两次失败,自尊心、自信心受到沉重打击。深感对不起父母,羞愧难当,无地自容,活着没有意义,不如一死了之。

  也有另一种可能。

  女姓尤其是小女孩,处于绝望之时会伤心痛哭,至少会满面愁容,充满忧伤。可缪可馨出事前,行为正常,神情自然,无人发现她有任何异样。她爬栏杆时,好像还有两位女生与之交谈。从她的表现表情看,坠楼可能是失误。孩子作文受挫心情不悦,下课后想扶着栏杆活动活动,压力。可是由于修改作文过于紧张,动作失调,跳跃时用力过猛,跳得太高,上身越过栏杆过多,上重下轻,翻出栏杆,坠落楼下。

  目前,调查组、警方、家长都拿不可信的证居确定缪可馨的死因。很可能永远成迷。

  

同样是教育,为什么家长可以打骂孩子,但老师不能教训学生?

  

  我们也反对家长打骂孩子。家长在家应该依身作则,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家长旳榜样是很重要的。教师是教书育人的,更不能以粗暴方式对待学生,不允许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,要动之以情,晓之以理,循循善诱。对学生的错误,乃至严重错误,教训一下,也不为过。但要注意态度,尊重学生人格,不能漫骂学生。

  这题目有意思,打骂等于教训?如果把这个问题反过来问,会不会觉得很荒缪:家长可以教训孩子,但为什么老师不可以打骂学生?

  “教训”这个词有两种不同的意思,一种是“让我教训教训你!”这里面暗含着暴力,另一个意思是获得了一种经验知识:“我从失败中得到了教训。”如果提问者把“教训”这个词等于打骂,就有点偷换、混淆、模糊概念的嫌疑,是对教师的违规违法行为的支持。如果“教训”指教育,就是怨恨家长不放手让教师教育学生。无论是哪种意思,都是扩大家校矛盾,增加家校的敌对情绪。

  家庭教育中确实存在很多家长打骂孩子的行为,但是普遍的就不一定是正确的,也不一定是合法的,没有哪一部法律允许和支持家长打骂孩子。但是这种现象太过普遍,又很深的传统文化浸染,而且处于家庭之中有,很大的隐蔽性,警察想管也管不过来。而教师则处于一种公共的场合,又有职业的规范,在这一点上,教师比家长具有更高的被曝光风险。

  在家庭教育中,只有暴力事件频繁发生,明显伤害了当事人的身体,被曝光,警察才有可能介入。点我们国家就比西方国家稍微落后一些。即使家长严重伤害了孩子,但如果了剥夺了他们的监护权,孩子的监护权让给孩子的爷爷奶奶,姥姥姥爷还是哪个机构?老人家没精力没能力,法律和机构建设不建全,所以家长犯错了,不会被撤职,老师犯错了,却可以被换掉。

  种瓜得的瓜。即使家长犯错甚至犯罪却没有受到惩罚,但孩子受到的伤害,在未来却还是要家长来承受(比如遗弃、自杀、犯罪等),谁都逃不掉。

  补充一点:父母与子女在经济、情感依恋上更密切,所以孩对父母的错误更容易原谅,不会耿耿于怀,纠结于心,对外人却更有受伤感。被父母打和被同事、领导打,哪个更让你愤怒受伤和不可原谅?这在个人情感上是明显不同的。如果教师能让学生依恋爱戴,教师犯错,学生也容易大度地不计较。这是当教师与当父母的不同之处。

来源: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本文由悠悠裙子网编辑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!